首页 | “五线谱”简介 | 新闻动态 | 学员风采 | 中央精神 | 笔记摘录 | 学习园地 | 下载专区 | 读书推荐 | 城建首页 
栏目名称 当前位置:首页 > 栏目名称 >栏目名称
《活着》读后感——谢秀年
2017-11-07 08:47     (浏览)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与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人活着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当我再一次的拾起余华的这本《活着》时,这句句似懂非懂却颇有哲理的句子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这不是我看的余华的第一本书,我深深地为其中愚昧的现实而震撼,那些平实而真挚的语言一次又一次的打动我。

所以当老师让我从阅读书目中选一个读后感时,我丝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本《活着》,第一遍在图书馆阅读时,第一次对自己人生意义的追问,第二次阅读时读出的是第一遍没有理解到的人情事故,第三次阅读时是自己拥有了这本书之后,阅读时对那种质朴而真实的生活方式的感悟,而这个暑假,是我对这本书的第四遍阅读,即使自己对大致的故事情节已经颇为熟悉,但这一遍读下来的时候,还是觉得格外的酣畅淋漓。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讲述了一个人如何去承受,承受巨大的苦难,这很像中国的一个成语: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压,它没有断。我相信,《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广阔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福贵,这一个人的缩影,不仅让我看到了他的一生,他的命运,同样的,我仿佛也感受到了中国人这几十年来是如何熬过来的,我也知道,《活着》所讲述的远远不只这些,所以,每一次阅读,总是能让我有所感触,有所顿悟,我想,阅读应读就是这样吧,你可以感受到作者传达给你的意识,同样的,你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作者所没意识到的事物。

阅读给人以惊喜,而《活着》让我从惊喜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我的暑假也因为这本书的陪伴,让我更加的充实而快乐,是那种思想上而产生碰撞的共鸣与不同吧。

余华在《活着》的自序中写道: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美国华盛顿的邮报曾这样评论道:“《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和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请原谅我这个即将迈入大四的理科生,很难写出这种优美的评价,但这句话的内容却让我很是赞赏,《活着》里面很少有煽情的情节,每一个悲剧都是赤裸裸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读者是通过人物的行为举止和内心想法感受到悲剧之中的痛苦,每个人物的死去都只是短短数语,有庆死的时候是脑袋一歪摔在地上,凤霞死的时候只是说说生下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家珍的死就描写得更简单了:凤霞死不到三个月,家珍也死了。这些在小说中重要的人死时的描述在书中异常的平白简单,像是在讲述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我想,这应该就是作者余华笔下的残忍之处吧,他使每个读者都感受到了亲人死去般的无助和麻木,生老病死本来就是人生的必然,没有必要渲染和煽情,但读起来却显得异常的沉重。

主人公福贵有着对苦难异于常人的承受能力和乐观态度,他的一生中经历了自己的大起大落,经历了身边的人失而复得和最终一个个离他而去,当最终他世界的亲人一个不剩的时候,他也变成了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他的生活再也不会有亲人逝去的苦难了。他买了一头牛陪伴他,把它当成自己死去的亲人们,他的一生正如他唱到的那样——“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福贵的一生有很多的转折点,而他最重要的转折点是他年轻时嗜赌成瘾,输光了全部家产,变得一贫如洗的时候,年轻时候的他是地主家里的独子,家境富裕,他对活着的理解很简单,就是游戏人生,挥霍无度。

可当他输掉了自己的全部家产时,他开始体验到了另一种生活,这种生活对于他原来的生活来讲,有着天壤之别,但是他很快地适应了这种落差,对自己的现状有正确的认识,他认识到了过去的错误,开始勤劳的学习种田,正如他说的那样:“俗话说是笨鸟先飞,我是笨鸟多飞。”他战胜了人生的第一大挫折,这也为他此后的生活哲学奠定了坚定的基调,那就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境和挫折,都要好好的活着。

从地主少爷到贫苦百姓的转变,使得福贵真正的从幼稚转变为成熟,他肩负了家庭的责任,这场变故给他带来了最宝贵的人生财富,此后的生活即便是贫苦艰辛,他懂得了为身边的人坚强的生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就在福贵渐渐安定下来,家珍从娘家回到了他身边的时候,他被国军抓了壮丁,在打仗的过程中,这是他离死亡最接近的时刻,从小说中对战争的描写可以看出当时的局势,正是国共内战时期,且国民党的军队节节败退,战争是残酷的,福贵幸运的活了下来,并且被解放军俘虏后顺利回了家,死里逃生,使得福贵更加珍惜活着的时光,在得知自己能够回家时,小说中对福贵的描写是这样的——我太想回家了,一想到今生今世还能和我娘和家珍和我一双儿女团聚,我又是哭又是笑,疯疯癫癫地往南跑。

富贵的这种感情只有经历了生死关头并幸运地活下来才会有,更足以见得在他心中自己的家人是最重要的,如果说从少爷到贫民的转变使他长大,那么这次从战场上死里逃生的经历就是他人生中掘到的第一笔宝藏。

在福贵回到家乡土地上随后的日子里,他经历了这个国家那段岁月里经历过的一切,土地改革,人民公社运动,大跃进,文革。我记得我第一次是大一在本院图书馆阅读这本书时,就是福贵和他的这一生坎坷的命运,让我又一次的感受到了那段岁月的经历,他所经历,拥有者一切甚至更加加深了我这个理科生对文科历史的印象,作为当时那个大一还些许懵懂的女生,勾起了我对那段历史长河的记忆。这些被裹荚在时代里的人,他们身不由己的命运,却珍惜着活着的时光,这些人是多么的令人悲伤,却又多么令人可敬。

当一个人经历着活着的种种磨难之后,他还能乐观的活下去,那么他就是一个不平凡的英雄。这使得他可以背负起接踵而至的打击,拥有着对抗挫折的勇气,毫无疑问,福贵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余华把这种种磨难堆砌在一个人的身上,使得小说更戏剧化和真实感,使得读者在读福贵的悲剧的时候觉得既不是过分旁观的戏外人,又能同时保持一颗怜悯和同情之心,深入其中与主角同甘共苦,好运捶顾他时我们会黯然落泪,悲剧接踵而至时我们和福贵一样无法踹息,当苦难终于过去,福贵依然乐观的活着,我们也被感染了这股积极力量,从而学会更加从容的去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

小说的结尾老人的故事讲完了,他和牛渐渐远去,炊烟在田野的乡村里袅袅升起,黄昏转瞬即逝,象征着福贵老人短暂而又曲折的一生即将走到尽头,可我们不必感到悲伤,每个人短暂的一生中总会有许多苦难,但这些苦难终会过去,珍惜当下,好好地活着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前几天,还在整个忙碌的节奏中看了东野奎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这样一本前面看是平淡无奇,结局却神转折的小说,作者把最精妙的布局,最炙热的爱呈现给了读者,让我体会到了另外一种“活着”。

不同国界的两位作者,不同风格的两种表现手法,中国文学和日本悬疑片的不同碰撞,却让我读出了一些惺惺相惜的共同点。

石神以一个数学天才的方式“活着”,他的新邻居花岗靖子,他一见钟情,因为她的眼睛给了他生命里除数学以外的第二种愉悦,使他有了活下去的意义。结尾的神反转确实让我不可思议,甚至震撼,让人流泪,从始至终,天才数学家达摩石神只是一厢情愿地崇高的爱着,他又只是独自一人的孤独献身自己而已。

她在他生无所恋的时候出现在他的面前,从此成为他的劫。他愿意用生命去守护她,发现她杀了人,他立刻出现,并想出了一套掩盖靖子罪行的方案,为了实现,他不惜把自己拉下水了,他杀了另外一个人,从而形成了一套完美的方案。看到最后,我不禁反复的问自己:真想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费尽千辛万苦挖掘出了真想就真的会令人满意吗?深入骨髓的爱与恨都足以让人走向毁灭。即使石神最后的牺牲并没有换来靖子的幸福!他绝望而心碎的声音,哭诉着他最大的悲哀。

这不就是开篇我所写到的吗?“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生命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愿你是为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关闭窗口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 城市建设系    电话:(0712)2331983、(0712)2331984
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学院路158号  邮编:4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