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一颗宁静的心》读后感
——汪宇龙
初读这本书时,本以为其内容会十分枯燥且通俗,但我阅读之后才发现作者的心境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都十分透彻,尤其是对于禅宗禅境的那种悟道颇为清晰。书名虽为《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但其内容却大相庭径,作者几乎把自己人生中遇到的所有让自己苦恼的事情均记录于书中,会对生命中遇到的所有让自己感叹的事情抱有遗憾并释怀,会为生命之中的小惊喜而感到兴奋,那种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均在书中有所表达,这才体现作者对人生的大彻大悟。
我认为全篇最核心的词语便是:放下。这也是佛教中一直告诫人们的道理,只有真正放下扰乱自己心境的事情,才能做到六根清净不入世俗,在文中可以了解到,作者年轻气盛之时与现在的我们并无区别,浮躁是每个年轻人最大的特征,而作者在遁入佛道之后开始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曾经与好友古龙通宵酗酒酣畅淋漓,而时过境迁,好友随着年龄的增长酗酒使得身体每况愈下,直至后来作者来看他时他已经时日不长,此时才开始后悔告诫作者,珍惜身体莫在饮酒,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如果再给古龙一个健康的身体,我想,他也不会再肆意挥霍自己的大好年华了吧。对于放下,作者也是再各个章节都有不同的描写,林清玄的前半生可谓是风流倜傥又不是钟情,在书中提到他其中的一个女朋友,和他在一起五年喜欢黄色的玫瑰但最后却跟了一个长相不怎么样还没什么本事的男人,但是他还是很爱他,就是放不下,他还想再送她一束黄色的玫瑰,然后去花店时发现只有几朵枯萎了的黄色玫瑰,本来心情就不好的他更加不耐烦的对店主说:“你们这难道没有黄色的玫瑰了吗?就这么几朵你让我怎么送人。”店主倒是和颜悦色的让他去菜市场转转买买菜再过来,他转了半个小时后再来到花店,却惊奇地发现,店主已经将黄色的玫瑰装好了,他很惊讶,因为花一直都是泡在水里的,为什么刚刚枯萎了的玫瑰能突然这样,店主看出了他的疑惑便告诉了他,这是因为整个玫瑰都需要水,刚刚只是根茎泡了水,但是当玫瑰整个都泡在水里之后它便活了过来,随后林清玄便又有了新的感悟,也不打算将这黄色的玫瑰送给前女友了,他把玫瑰包好放在家中每天都把它往水里泡一泡,一个星期以后那束玫瑰才凋落,但是,它是直挺挺的凋落,所以放下会使一个人活得更出色,也会让人对任何事物都重新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只有放下一些没必要纠缠的东西才能获得更好的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所以在领悟禅道之后戒酒的他拥有了自己后半生健康的身体,放下了没必要的感情纠葛也就使得他有了事业上的突飞猛进,不再被烦恼左右自己的思考,不再被琐事惹得自己心神不宁,不再被困惑使得自己晕头转向。这就是对人生的思考,对人生的态度,唯有放下,才是真的前进,道理虽简洁明了却又难以做到,做到的人必然是有着非同一般的自制力和一颗宁静的心。
作者在很大的篇幅之上都在描写着以自己为第三人称的问禅经历,以此来告诫世人禅宗的哲学道理,“一分钟很短,但是,一分钟比五十九秒还长,比一秒钟更长很多,所以,要珍惜每一分钟,佛经里最短的时间是‘一刹那’,等于七十五分之一秒。一念里有九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因此连刹那也是无限,一弹指,也是佛经的用语,一弹指有六十五刹那,有的经说一弹指有九百六十生死,有的经说一弹指之间心念转动九百六十次。还有说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又有说,四百念为一弹指,一万二千弹指是一昼夜。并不是佛经不统一,而是时间的概念,不是绝对的。”这段话选自作者参悟禅道之后对于时间的感慨和感悟,告诫人们,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不算晚,作者还有说到有一次在一家咖啡厅遇到了他其中一个前女友,以前作者对她非常怀恨,但是也经过了这么多年,他们还是很友好的互相问候,然后一起喝了咖啡,喝咖啡时他们谈到了以前分手的情形,女方说如果当时他肯挽留那她一定会回心转意,作者便说现在说也没有用了,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了,很多事情当时没有讲没有做,过了,就没有了,生命也是这样,如果你想与你喜爱的人所结缘,但你当时没有停下脚步,你们错身而过,这一辈子可能就要永远错过了,而在你悔恨的同时时间也在悄悄地流逝,让你苦恼的最终也会因为挥霍时间之后而得到释怀,所以,作者也是在通过自身的经历告诉人们,珍惜眼前人,不要让自己有后悔的时候,还有就是在对的时间里做对的事情,在我们这个年纪也正是如此,作者在中年问道禅宗之后便开始对任何事物都有了不同的看法,但令他最在意的便是青春时期的大好年华,他虽然已经过了青春的岁月,但是他可以告诫后人,珍惜青春的美好年华,也正是在阅读这本书的我们,里面的禅意大多都是告诫在这个美好年华的青少年,不要因为恋爱而迷失了自己,不要因为年轻而觉得时间还很多,时间永远都不在于它的多少而在于你怎样使用。作者问道禅宗也正是因为年轻时候的意气风发导致很多事情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一颗浮躁的心一直无处安定,当他自身体会感受禅道之后,对人生有的大彻大悟,让他对今后的人们有了告诫的道理,包括作者自己本身也同样如此,为时不晚,就算是中年所领悟的道理也同样能够受用与自身,唯有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才能好好的完成自己的事业和交际,任何时间任何人都同样如此,心境祥和才能做好事情,不被凡尘俗世所困扰。
书中还有一个地方令我觉得神往,就是作者对于生命的敬畏和对重生的欣喜,小的时候我就经常会想,花草树木也是有生命的,那他们既然有生命,应该也会和人们和动物一般感受喜怒哀乐吧?作者在书中描写的十分详细引起我对于童年时候的问题产生了同样的共鸣,“是不是有的果树不是不能复活,而是不肯活下去呢?就像一些人失去了生的意志而自杀了?或者说,在春天里发芽也要心情,那些强悍的树枝被剪枝,就用发芽来补偿,而比较柔弱的树被剪枝,则伤心的失去了春天的期待与心情。树,是不是真有心情呢?”小学时候的我每每看到数学题中写到了栽种树苗存活率之类的问题都会忍不住的思考,植物是否也会像人们一样有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呢,而作者的说辞则更是打动了我多年以来坚定不移的内心,原来和我一样有这样想法的人不止我自己,在问禅之前,作者会因为生命的重生而欣喜和好友彻夜通宵喝的伶仃大醉,这便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喜爱,在邻居养羊吃掉了他所喜爱的榕树和布袋莲之后,随着春天的到来又有了生机,让作者有了对生命十分喜悦的感悟,他将其称作生的胜利,写下了两句话庆祝这场胜利的喜悦:要为重活的高兴,不要为死去的忧伤。此时也对应前文之中作者写到的果树因为“心情”不好而从此凋落再也没有开花的忧伤,但是在看到了榕树和布袋莲的新生之后,这种忧伤便有了排解,让他感受到了生命的喜悦,包括后来也同样如此,海边的水母被他放在淡水箱里喂养了整整一个秋天后死去,以及就算饿死也只吃桑叶的蚕,前者是没经历过海水就不知道自己的归宿,但是还是会因为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后者是从出生开始就有了固定的生存模式,并永不更改,一生的追求就是破解成蛾产卵直至飞蛾扑火寻求光明。每个个体的生命都值得被尊重,这是与生俱来的欣喜和对世界的探索,他们尽管是不同的物种但都是对生命的真谛的一种诠释。
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们总会遇到让自己不开心的琐事和难以解决的困惑,这些事情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楚,也不是费一两天的功夫就能解决,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被自己浮躁的内心所影响,让自己没有办法去完成手中的任务,即使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也是无奈之举,既然我们改变不了这些逝去的事实,那我们又为何要沉浸其中感受悲伤呢?不妨大胆的超前去看,活在当下,活在此刻,让自己的内心感受宁静,感受宁静并非是要自己来隔绝一切的喧闹和烦杂,这些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们没法避免的也就没必要深究,我们无法改变的更没必要计较,守住一颗宁静的心只需要放下我们拿不起的东西和松开我们握不住的事物,说起来十分容易,但是做起来,就需要我们自己下得了功夫,唯有真正做到拿得起放得下,珍惜眼前的一切,我们才能守住自己的心田,守住这一亩三分地,守住一颗属于自己的宁静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