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高考生已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大学生活将给他们带来新鲜感和各种新问题。首先是能否适应集体宿舍生活,处理好寝室人际关系。以往有些新生因为不能很快融入这种新的生活环境而闷闷不乐,甚至发展成“宿舍焦虑症”。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聂振伟教授,可以给新生一些提示。
有人爱静有人爱说有人“夜来神”睡眠受到干扰时不能默默忍受
陈丹是个文静内敛的大一女生,不关灯就睡不着,又很容易被吵醒;而室友小许是个大大咧咧、性格直率的女孩,嗓门大,精力充沛,晚上喜欢看碟上网,睡得很晚。陈丹的睡眠经常被小许打扰,她委婉地跟小许表达过自己的不满,但小许改不掉原来的生活习惯。陈丹也不想和小许翻脸,觉得这种生活很压抑,很不开心。
这是一个很有普遍性的事例。新生们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个性、习惯和处世方式自然会有差异。怎样在小小的宿舍里做到求同存异?聂教授说:陈丹和小许都是坚守自我生活方式的人,这样两个人共处一室,互相体谅和宽容是必不可少的。问题是陈丹选择默默忍受的方式不可取,不良情绪积累过多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到一定程度会造成可怕的后果。其实,陈丹可以与宿舍的其他同学多一些交流、商议,制定一个寝室作息时间表等,用规则管理宿舍。如果矛盾实在是无法调和,可以与辅导员老师联系,争取调换一个宿舍。
贫困学生对高消费大胆说不?
小凡的家境一般,但宿舍里的其他女生家境都非常好。她们几个关系不错,经常一起出去唱歌、吃饭、购物,日子一长,小凡撑不下去了,爸妈也批评她不会计划用钱。小凡只好找借口不参加宿舍的集体活动,她和室友们也渐渐疏远了。小凡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从一开始对“大款室友”的羡慕变成了抱怨和不满,甚至心里责怪父母为什么没给自己创造好一点的家庭条件,孤独感与日俱增。
这种贫富差距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并不鲜见,关键是要正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发现自己的长处。聂教授建议,表达“拒绝”也是一种交流方式。对于力所不能及的集体活动,要大胆地说“不”,而不是忸忸怩怩地找借口,这样会使同学产生误会。小凡应把自己的情况告诉室友,这是积极坦诚的人际交往。现在高校里勤工俭学的方式很多,争取用自己的双手解决经济困难,才令人佩服。
发现行为异常者需要及时报告
张承学习成绩优良,家境也不错,多才多艺,还担任学生会的文体部长,但室友王东无意中在张承床上发现了自己丢失两个月的电子字典,他想也许是张承借了以后忘记归还了。后来其他室友也发现了类似的事,于是几个人趁张承不在,把他的柜子箱子翻了一遍,果然从里面找到了以为不小心丢失的一些物品。室友们有些愤怒,但又觉得报案就可能毁掉张承的前途,估计他有偷窃癖,于是决定集体沉默,寝室原有的快乐气氛也变得微妙起来。聂教授认为,大学生要提高自我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原则问题不能姑息;对于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后果不堪设想。表面正常的张承也许出现了某些心理异常,任他这样发展下去,不光是他的前途堪忧,他的人格也会越来越扭曲。室友们应该及时向辅导员报告,并且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以适当的方式与张承相处。
班级心理委员努力让同学开心
自从2004年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害室友事件之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引起学校高度重视。一些大学专门设立了班级心理委员,定期培训学习,这些心理委员都是宿舍长,他们最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与心理有困扰的学生进行沟通和引导。****大学的小李说,自己刚一进大学时不善于表达,不愿意与同学交流,更不愿意呆在宿舍,甚至还反感宿舍的同学,有空就上网。后来宿舍长就找他聊天,请他听心理培训课,现在小李也担当了心理委员,帮助了很多不善交往的同学与他人沟通。浙江大学的心理委员还组织宿舍文化节,内容包括宿舍口号征集、居室设计大赛、才艺展示等,一场球赛下来,大家跟亲兄弟姐妹一样。